公益頻道
博愛之光照亮中山,歷屆慈善萬人行累計收到善款超18億元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1-31 來源:中山+

“今年,中山慈善萬人行善款除了用于開展救援、救災、救助以外,還用于支持市第二特殊學校建設?!比涨?,在中山慈善萬人行專題發(fā)布會上,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、專職副會長繆美蘭對于捐款用途介紹道。這樣的場景,讓人不禁回想起1989年的第二屆慈善萬人行為籌建啟智學校(中山特殊教育學校原名)而募捐的情形。三十多年來,這所由愛心善款所創(chuàng)辦的特殊教育學校已實現(xiàn)了快速的發(fā)展,讓更多殘障孩子“有學上”“上好學”。而在中山,還有更多的人受益于慈善萬人行的救助及民生公益項目。記者獲悉,中山慈善萬人行已走過35年,累計收到善款超過18億元,支助公益項目超過100個。

讓特殊孩子“有學上”“上好學”

1月31日上午,記者走進市特殊教育學校,校內展示區(qū)域中處處彰顯著學生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。在一樓走道,各個年級的德育主題課程展示牌映入眼簾,有的是學生在勞動基地種植蔬菜 ,還有的是學生制作燈籠或者寫下春聯(lián)祝福;在學校的展史館,殘疾人運動會游泳比賽銀牌、全國陶笛之星少年B組獨奏金獎等關于學生的各種榮譽介紹照片貼了滿墻。

“這些孩子能接受正規(guī)教育是幸福的,三十多年前中山沒有專門針對殘障孩子的學校,他們一般都是被家長關在家里,長期下來性格自卑,與社會無法接軌,有時候整個家庭都被拖累。”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盧超文看著照片感慨道。他介紹道,1989年市領導有感于智力落后兒童家庭生計困難和發(fā)展困難,舉辦了第二屆“慈善萬人行”,將目標確定為“為籌建啟智學校而募捐”。“市民知道他們所捐的款項是為了幫助殘障孩子,于是紛紛踴躍捐款。正是在這種‘眾人拾柴’的環(huán)境下,石岐啟智學校(市特殊教育學校原名)得以順利創(chuàng)辦?!?/p>


▲市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正在為學生授課。受訪者供圖

“開辦之初,學校僅有3位老師和8位學生,地點在九曲河邊上的一個廢棄鐵棚廠房。2003年,學校搬遷到了現(xiàn)址(中山市東區(qū)沙石公路6號)后實現(xiàn)了快速發(fā)展,如今有56個班,717名學生?!北R超文說。記者了解到,近年來在政府的重視和社會的支持下,學校各方面工作取得進步。學校涌現(xiàn)出全國模范教師、全國優(yōu)秀教師、全國交通銀行特教園丁、 廣東省特級教師、南粵優(yōu)秀教師、中山市優(yōu)秀教師、中山市師德標兵等一大批先進典型;多名學生還曾榮獲“全國最美中學生”“廣東省優(yōu)秀少先隊員”“最美南粵少年”“中山市美德少年”“中山市自強好少年”等稱號,獲得各級各類獎學金。

據悉,為增加特殊教育學位供給,2022年經市政府同意,將建設中山市第二特殊教育學校,增加我市公辦特殊教育學位供給,滿足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需求。因此,今年慈善萬人行募捐善款除了用于開展救援、救災、救助以外,還用于支持市第二特殊學校建設。

為困難家庭送去關懷和溫暖

除了民生公益項目,中山慈善萬人行也將關懷與溫暖送到需要幫助的困難家庭中。板芙鎮(zhèn)板尾村民阿珍(化名)春節(jié)前收到了市紅十字會親自送來的米面、花生油等救助物資和慰問金。據悉,阿珍患有腦部重大疾病,母親因照顧他沒有工作,一家人靠著父親的臨時工收入生活。提到此次慰問,阿珍笑言:“ 雖然眼下有些困難,但生活中有政府及好心人的關心,仍覺得要樂觀生活?!?/p>

阿珍是眾多“紅十字博愛送萬家”活動的受益者之一,還有一千多個像他一樣的困難家庭收到了市紅十字會的救助物資。“今年,我們也收到了政府送來的慰問金及米、油等慰問品。”馮先生談起市紅十字會開展的“博愛送萬家”活動,表達了感激之情,“工作人員還貼心詢問我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需求,鼓勵我們堅強面對生活困難,樹立信心,感覺很溫暖?!?/p>


▲市紅十字會舉辦“紅十字博愛送萬家”活動。受訪者供圖

記者了解到,市紅十字會“紅十字博愛送萬家”活動是每年元旦、春節(jié)期間,由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組織、各級紅十字會共同參與的倡導以人為本、關注弱勢群體、扶危濟困的傳統(tǒng)品牌項目,也是本屆市慈善萬人行活動之一。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介紹,本次活動主要是由市、鎮(zhèn)(街)紅十字組織政府部門、學校紅十字會、愛心企業(yè)和志愿者,以分組分片、集中和上門探訪慰問等形式對困難家庭開展物資和捐款慰問。

據悉,今年市紅十字會籌集款物76萬元,對本市“雙低”家庭、獨居老人、殘疾人、貧困學生、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和人體器官捐獻者困難家庭等共計1500戶進行慰問。


記者 袁嬋

◆編輯:龍慧◆二審:鄭沛鋒◆三審:周亞平

版權與免責聲明:
① 凡本網注明“來源”為“中山日報”、“中山商報”、“中山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視頻,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被本網協(xié)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中山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② 本網未注明“來源”為“中山日報”、“中山商報”、“中山網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來源”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來源:中山網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
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(lián)系。
聯(lián)系人:陳小姐(電話:0760-88238276)。